《纳瓦尔宝典》:普通人如何不靠运气致富?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7:28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这是本公众号的第 427 期分享

本文共2400字  | 阅读需要4分钟

财富自由的本质,不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加班,而是要去找到 “复制边际成本为零” 的杠杆。

之前跟一个程序员朋友聊天,他说:

“工作 5 年了,工资涨了 3 倍,可我为什么还是这么焦虑呢?”

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脑海中瞬间浮现出《纳瓦尔宝典》里的一句话:

“靠出租时间永远无法致富的。”

《纳瓦尔宝典》是一本神书。

它被马斯克、张一鸣等大佬反复推荐,堪称 “现代创富指南”。

我从书中,总结了4 条颠覆我们认知的成长法则。

这些法则重塑了我对财富的理解,甚至还助力我在 30 岁前实现了收入结构的转型。

图片

99% 的努力终将白费但 1% 的复利能撬动人生

纳瓦尔在书中坦诚地说道:

“没有一种努力是完全白费的,但 99% 的投入可能毫无意义。”

这是着重强调 “定向爆破式成长” 的重要性。

想想我们的学生时代,背诵了那么多的公式、论文、外语知识,可真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,可能连 1% 都不到。

但那剩下的 1%,像是逻辑思维能力、抗压能力等,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我们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。

纳瓦尔给出了他的建议:“要用判断力去筛选那 1% 的'高杠杆努力’。”

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也不少。

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,曾经每天都会花时间去研究 APP Store 榜单。

在旁人看来,这或许是一件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事情。

但就是这些看似 “无用” 的观察,最终沉淀出了字节跳动 “算法推荐” 的核心竞争力,成就了如今的互联网巨头。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研究也显示,顶尖企业家的决策准确率仅仅比普通人高出 5%,但这看似微小的 5% 的差异,却带来了 90% 的成果差距。

看到了吗?找到那关键的 1% 的努力,是多么的重要。

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这 1% 的 “高杠杆努力” 呢?

每天不妨抽出 10 分钟的时间,问问自己:

“今天做的哪件事,有可能在 5 年后产生复利效应呢?”

深度阅读一本好书,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,又或是用心维护关键的人脉关系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,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图片

把自己“产品化”

打工人的终极困局:

“你无法通过为别人工作实现财务自由,除非你拥有股权或知识产权。”

真正的财富来源于 “把自己产品化”。

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:

一是独特性,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 “10 倍优势领域”。

就像刘慈欣,他凭借对科幻独特而深刻的洞察,创作出了《三体》这样的科幻巨作,在科幻领域展现出了无人能及的独特性。

二是杠杆化,要学会用代码、媒体、资本等方式来放大自己的价值。

罗振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他将自己爱读书、善于解读知识的能力,通过 “得到 APP” 这个平台进行了杠杆化,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他的知识分享,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财富增长。

油管博主 Mr. Beast通过制作 “极限挑战” 系列视频,成功建立起了个人 IP。

如今,他单条广告的收入就超过 100 万美元,而且随着视频的不断传播,边际成本几乎趋近于零。

一个公式来概括就是:财富 = 独特性 × 杠杆效率 × 规模效应 。

那么,我们该如何把自己产品化呢?

首先,制作属于自己的 “能力三棱镜”:

第一步,写下 3 项别人愿意付费的技能;

第二步,选择其中 1 项与 “零边际成本” 的媒介相结合,比如短视频、线上课程、咨询服务等;

第三步,每天投入 1 小时的时间,用心去打造属于自己的 “数字资产”。

只要坚持下去,说不定有一天,你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 “人形印钞机”。

 

图片

判断力永远大于努力

“在杠杆时代,一个正确决策的收益超过 10000 小时努力。”

在如今这个时代,我们最稀缺的,早已不是勤奋和努力,而是清醒的决策能力。

那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呢?

纳瓦尔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。

一是反直觉原则。

比如用费曼技巧来验证自己的认知,也就是问问自己:“这个知识,我能否给 8 岁的孩子讲明白呢?” 如果能,那就说明你真的掌握了。

二是反脆弱框架。

我们可以学习查理・芒格的多模型思维,将进化论、博弈论、可证伪性等多种思维模型运用到生活中,这样能让我们在做决策时更加全面和理性。

麦肯锡的调查显示,财富前 1% 的人群平均每周阅读 12.5 小时,是普通人的 6 倍。

大量的阅读,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,提升我们的认知,从而让我们在做决策时更加明智。

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・卡尼曼的实验也发现,建立 “决策清单” 可以使错误率降低 68%。

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 “反傻瓜决策系统”:

第一,在做重大决策前,强制给自己 24 小时的冷静期,避免冲动决策;

第二,运用 “10 - 10 - 10 法则” 来评估决策的长期影响,也就是分别从 10 分钟后、10 个月后、10 年后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决策;

第三,定期清理 3 个以上的干扰选项。

巴菲特就曾让飞行员写下 25 个目标,然后划掉其中 20 个,只留下最重要的 5 个,这样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关键决策。

图片

幸福不是状态而是 “不期待” 的修行

“当你把'缺憾感’从生活中剔除,幸福会像重力一样自然降临。”

这句话让无数在幸福之路上苦苦追寻的人恍然大悟。

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有趣的悖论:

成功需要我们不满于现状,不断去追求更高的目标;

而幸福却需要我们接纳当下的现状。

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:幸福 = 平和 /(欲望 + 嫉妒) 。

哈佛大学一项长达 75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,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幸福感,是财富的 8 倍。

每天记录 3 件感恩小事,6 周后抑郁指数下降 28%,这一研究成果也刊登在了《积极心理学》期刊上。

我们可以践行 “纳瓦尔幸福三板斧”:

第一,每天早上试着重复:“此刻已足够完整”,让自己学会珍惜当下;

第二,当遇到焦虑情绪时,不妨自问:“如果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年,我会如何选择?” 这样能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;

第三,建立 “不比较社交圈”,定期删除那些会引发自己嫉妒情绪的社交媒体账号,专注于自己的生活。

图片

这里是总结

读完《纳瓦尔宝典》,我果断删掉了手机里所有那些所谓的 “快速致富” 课程。

并开始相信:财富和幸福并非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目标,而是正确思考的副产品。

“在成为自己这件事上,没有人能比得过你。”

从今天起,愿我们都能用独特性去对抗内卷,用判断力取代蛮力,用复利思维重构我们的人生。

毕竟,我们终其一生,不是在重复自己的习惯,就是在证明自己的偏见。

而高手,永远会选择第三条路:清醒地塑造自己的未来。

全文完。

我是胜林,一个正在自媒体创业的家伙,斜杠青年,尝试过多个副业项目,自诩是自媒体人,是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的专栏作家,创作累计百万字,全网15w粉丝,数十篇10万+文章,累计数千万阅读!

写作5年,从菜鸡走到这一步,一路上了很多课,踩了很多坑,但最终因为写作,还是赚到了不少钱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热点资讯

大众CC旅行版。🚲

...

相关资讯